威尼斯网页版
  • 首页
  • 威尼斯网页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威尼斯网页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栏目分类

  • 威尼斯网页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热点资讯

  • 持续攀升 白银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?
  • 男人这3种"反常"举动,是心动的信号!别让真爱擦肩而过
  • 纺织服饰25W4周观点:春节出游增加有望提振节日消费,关注冰雪经济催化
  • 菏建建筑作为被告/被上诉人的1起涉及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的诉讼将于2025年5月14日开庭
  • Deepseek入驻《逆水寒》手游:联手其他AI组成智能女团

新闻动态

暴雨突袭东莞多镇 群众携手抗洪显担当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3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电光之间,社区网格员蔡璟宏趟着齐腰深的洪水,背起被困的独居老人,手电微光在黑夜中摇曳;冲锋舟在观音山隧道“汪洋”中逆行,消防员们一边扶稳舟体,一边将车顶呼救者逐一转移;塘厦辅警李细仔被洪流卷走后挣扎脱险,再度投入救援;热心群众李春久、冯国林、刘立传合力施救,仅用十分钟救出一名被困危的司机……

2025年8月3日起,受西南季风与副热带高压影响,岭南地区遭遇强暴雨,广东多地出现严重内涝。其中,东莞临深片区的几个镇街受灾严重,樟木头镇尤为突出。截至8月5日8点,樟木头镇24小时降雨量达450.2毫米,创百年纪录。石马河因山林排水集中涌入,水位飙升至13.72米,洪水倒灌城区,多处低洼地段街道积水严重,房屋被浸。然而,在持续强降雨的不利形势中,仍有不少基层人员与群众挺身而出,守护家园。他们如点点微光穿透洪流,凝聚成照亮人心的火炬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洪水里的“摆渡人”

8月4日深夜,樟木头镇网格员蔡璟宏和蔡荣华在石新社区老巷中搜寻被困群众。手电微光划破雨幕,照见水面漂浮物,对讲机不断传来水位上涨的消息。他们沙哑地呼喊,终于在一栋两层小楼窗口得到回应。屋内,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积水已浸至胸口,正趴在窗口,怀里紧拽布袋。蔡璟宏推开铁门背起老人,蔡荣华在前探路,三人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挪动。老人枯瘦的手攥着蔡璟宏衣领,似抓住救命稻草。将老人安置好后,蔡璟宏才发现自己的手臂不知何时被划开了,泥水混着血渗出。

8月5日晨,樟木头消防救援站冲锋舟抵达观音山隧道。此处一片“汪洋”,公路上十几辆汽车如孤岛般露着车顶,被困者呼救声在风雨中飘摇。李队掌舵的手被水泡得发青,他和队员已在水里浸泡二十多个小时。一名队员探身抓住从车天窗爬出的女士,冲锋舟被暗流掀得倾斜,不远处垃圾桶又被浪冲来,李队猛打方向躲开。为多救人,消防员集体下水,手挽手为冲锋舟开辟通路。最后一位白发老人被抱上冲锋舟时,颤巍巍拉住消防员的手一个劲道谢时,消防员们却表现得异常平静,因为这类情景他们早已司空见惯。

8月5日清晨,樟木头镇应急管理分局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已连续工作多日,他们挨家挨户敲门,提醒居民转移,遇行动不便者便背或抬。裕丰社区一个老爷子因舍不得一柜子药,两老夫妻拒绝撤离。应急救援股的张奕军不厌其烦地做着工作,最终发现老爷子态度坚决,便与同伴们耐心帮老爷子将药分门别类装入防水袋,终于劝得老两口转移,由工作人员背扶至避难所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8月5日凌晨3时,红卫建材公司老板王涛得知防洪急需沙子装袋防护时,当即表示无偿供应,随后调派40多名员工、6台铲车和3辆拖斗车,与两百名防汛人员一同装袋运送沙堵缺。王涛还冒雨到珠江桥口指挥铲车补强沙堆,直至下午3时水位下降才松气。这位在樟木头定居20多年的河南籍老板,无偿捐赠上千吨沙子,并承担员工加班及用车等所有开销。面对媒体采访,他称能为热爱的地方出力很荣幸,看到沙袋挡住河水时倍感骄傲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相邻的塘厦镇亦是重灾区。8月5日凌晨,辅警李细仔和林初忠接令救援电光村136号被困的老人和小孩。到达目的地,老人和三名孩童蜷缩二楼,满脸惊恐。靠近被困人员时,李细仔一脚踩空,被洪流卷出七八米远,他奋力挣扎抱住大树稳住身形。战友抛去救援绳将其拉上岸,此时他脸上带血痕,制服撕裂,却顾不上伤痛,催促赶紧救人。在增援警力协助下,他们成功转移四人至安置点。

8月5日上午九点,塘厦大岭古隧道前,一辆粤B牌小轿车因不熟路况驶入积水,车内水位快速上涨,司机危在旦夕。刚下夜班路过的李春久冲进齐颈深的水里救援,不会游泳的冯国林举着扫帚蹚水过去砸窗。工地上的刘立传甩掉拖鞋跑来,憋气潜水尝试从水下寻找办法,却被污水呛得咳嗽。巡逻民警赵庆辉、温东林和公益救援队的潘勇斌闻讯加入。众人各出奇招,最终市水务中心的邓碧兴打开尾箱,司机顺着指引从尾箱被合力救出并托举到岸边。这场救援仅用十分钟,结束后众人悄然离开。后来司机李四清通过媒体才找到几位救命恩人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群策群力 温情接力

强降雨期间,东莞多地一线力量协同应对灾情。城管队员连续工作18小时,用沙袋堆起临时堤坝;公安民警拉起警戒线,背起受困司机在积水中前行,践行“人民公安”的使命。退役军人不顾安危跃入洪流,救起神志不清的溺水者,虽已卸甲,担当依旧,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骨子里的赤诚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同时,大量普通群众自发参与互助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背着物资,在停水停电的楼宇间叩响每扇门;公交司机开着公交车在积水中往返救助受困者;火锅店老板敞开大门,为受难者提供避难所和免费餐食;小区保安冒雨堆了一夜沙袋,用血肉之躯守护小区财产与安全;邻居大哥把雨衣让给孕妇,护送其平安前行。这些细碎善意如毛细血管中的暖流,让城市在危难中保持温度。

微光中有着医者的坚守:医生们蹚着齐腰深的水,上门为骨折老人包扎、为流血孩童止血。有着师者的执着:老师们背着学生蹚过深水,把临时辅导点设在自家客厅。有凡人的善动:外卖小哥涉水送药上门,快递员用快递车在洪流中搭起“临时桥梁”,热心市民为流浪猫狗送去食物。

通讯员 聂艳 供图

【记者观察】

微光成炬 灾难中显人性之光

当乌云笼罩天空,暴雨洪流使大地陷入混沌,这些如星辰般的光亮让人安心。这微光并非孤立,它们如繁星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,却以朴素行动让受难城市感受到家国的脉动。

他们穿越风雨,让微小善行散发出人性光辉。

何谓众志成城?不正是这些微光的汇聚么?从公职人员的坚守到普通人的挺身而出,从制度的保障到个体的善意,每一束光都传递着“生命至上”的信念。这信念在洪水中闪烁,在泥泞中扎根,最终凝聚成火炬,展现出民族于细微处传温情、于危难中显担当的本真模样。这火炬,是民族跨越无数劫难的底气,也是未来应对风雨的力量。

洪水渐渐退去,街头恢复秩序,人们回归岗位。或许未来没多少人会提及这场救援和他们的善举,但这场集体记忆早已深植于城市肌理。从政府主动作为到普通人默默付出,再到企业主动担当,灾后重建中涌动的力量与救援时的众志成城一脉相承,共同书写着中国人在困境中守望相助、共赴新生的坚韧篇章,让“人间有爱”的希望在城市每个角落持续生长。

柏拉图说,真理常常在极端中片面展现。这场暴雨让我们明白,平凡并非渺小,平庸亦非卑微。就像星光来自遥远星辰,却能照亮脚下的路,凡尘中的微光虽弱,却有穿透黑暗的力量。这份力量,是中华民族穿越无数风雨的底气,也是未来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信心所在。
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|影子 

【通讯员】田沐鑫 

【本文责编】张蓓蕾
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莫群
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郭芳
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 



上一篇:男人这3种"反常"举动,是心动的信号!别让真爱擦肩而过
下一篇:没有了
    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威尼斯网页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